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詩篇第一百廿一篇

 

第一二一篇 「我要舉目」

  本詩中「保護」或「保護者」經常出現,對一個經過艱辛、寂寞旅途的朝聖者而言,保護是最緊要的事。

  1. 頗令人費解:第一行是否指想要在山中藏身,如大衛在十一l的感受:「像鳥飛往山去」?或者山本身就是個威脅,因恐怕有強盜出沒?

  2. 不論如何,詩人知道一件更好的事。本節的思路越過山丘、望向宇宙,又越過宇宙、望向造物主。祂是又真又活的幫助:最根本、最親切、最睿智、無法測度。

  34. 本篇其餘各節皆為應許,好似漣漪一圈圈向外擴大,其代名詞皆為「祂」與「你」(單數)。此處似乎在朝聖者的歌聲中,出現另一個聲音與他應和,第4節又有另一個聲音;否則的話,亦可視全篇為一個人的獨唱,其對話是自我談論,如:四十二5

  第3節的字,通常用在請求與命令中,因此這一節不應該像第4節為陳述句,否則便是重複,它乃是期望或禱告(參 TEV557),而其回應便是充滿信心的第4節,以及其後的諸節。即,「願祂不叫你的腳搖動,願祂……不打盹!」而接下來為回應,「看哪,保守以色列的必不打盹,也不睡覺」。

  56. 這裡向這位以色列人保證,他可以享受那給以色列的特權:這種保護亦必實現在他身上。就在他開始踏上旅途,望向山陵時,神的保護已經臨到他。耶和華比山更近(5b節),祂的保護既日日更新,又完全妥當。無論已知、未知、白晝、黑夜的危險,或龐大的勢力、陰險的計謀558,祂都能勝過。

  78. 這應許繼續擴大,從朝聖者眼前所關注的事,延及他個人的全部。從其他經文的亮光來看,免受一切的災害不是指生活舒適無慮,而是指武裝齊備。參二十三4,明知有死蔭幽谷,卻能面對。第7節的兩段可與路加福音二十一1819相對照,那裡應許了神最仔細的眷顧(「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」),和神僕人最大的成就(「你們必贏得真生命」),但同一段話中卻提到追捕與殉道(路二十一1617)。本段中(7節)你的性命,這一字有多重含義,正如在路加福音一樣;它乃指全人而言。主耶穌對捨己與愛惜自己的教導,充實了保守生命與失喪生命的觀念(約十二2425)。

  本詩以一個非常強大、動人的應許作結束。你出你入不單是「每件事」的另一種說法(參6節的註腳),而是以細緻的筆法,引人注意在外面的冒險與創業(參詩一二六6),以及作為基礎的家庭;也可指朝聖與回家;甚至(從這對動詞與另一字的關聯來看)也可能指一個人生命的黎明與黃昏。但最後一行顯示,神會徹底保護這趟旅程;我們很難判斷,究竟那一半更能鼓勵人心:是「從今時」開始的事實呢,還是「會持續下去」的事實──不是到時間的末了,而是無窮無盡,就像神自己成為「我的福分,直到永遠」(參詩七十三26)。

 

557 不過 TEV 將「你」等改成「我」。

558 6節的兩行,不只是詩的平行句(參導論{\LinkToBook:TopicID=103,Name= Ⅰ 希伯來的詩歌}7頁以下),也用了希伯來文很常見、表達整體的方式:舉出一對兩極之物,以將其中所有的都包括進去(參8a節)。至於月亮對某些人的影響,我們瞭解的很少;不過由於它具不同的形狀,可能會產生某種精神上的困擾。民間對這個問題的信念,不見得都沒有根據。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